這是二戰人的日常!每個一戰人都應該引起重視!!
2019-09-10 14:15
來源:成都新東方考研
作者:
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壯大,競爭逐漸激烈,越來越多第一次考研失利的同學選擇二戰。那么問題來了:對于應屆生和二戰考研人來說,誰更容易成功呢?
研招網數據顯示,從2017到2019年,往屆生考研人數占考研總人數的45%左右,并呈持續增長的態勢。往屆生考研勢頭越來越旺,二戰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。
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二戰的人可能更容易成功?
其實一戰、二戰考生的角度不一樣:
一戰更多的是想考個更高,更好的學校和專業。而二戰中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求穩,三分之一的人考原學校,三分之一的人考更好的學校。
一戰的人敢于報熱門學校競爭特別恐怖的專業,而二戰的人可能不敢報這些。
一戰的人失敗估計放棄調劑,而二戰失敗的人由于各方面原因,會盡可能爭取調劑。
二戰生的優勢
01
孤獨的堅毅
考研最忌諱的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能做出二戰這個決定,只有一個目標——必須上岸!
相比于大多抱著試一試態度的一戰生來說,二戰生的目標更明確,動力更足,信念更強。有些二戰考生是學霸落榜,不甘心而選擇二戰,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,沒有工作、學校、研友,只有踟躕前行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
反觀一戰小白,跟風考研的人不在少數。每過一個時間節點,都會淘汰相當一部分人:暑假、秋招、考研報名、國家線、調劑、復試……真真是大浪淘沙。
02
強大的知識儲備
知識儲備的差異也是決勝的關鍵。應屆生去考研,他的知識鏈是沒有間斷的,尤其考本專業的考生,占盡了優勢。
二戰考研至少走過一遍考研流程,不用像一戰小白一樣在網上四處找資料、找學長學姐求經驗。
二戰生對所考學科的框架已經有了整體把握,更加明確自己的薄弱環節,復習起來更有針對性。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,節省時間。
03
破釜沉舟的壓力
這個對于二戰考研生來說是很大的,就算是邊上班邊考研的人來說這個心理壓力也還是蠻大的,畢竟付出的時間成本和精力都是非常大的。
應屆生考研在大環境上占著絕對的優勢,抱團考研、互相激勵,在泥濘的路上并排奔跑。
一戰小白如果沒考上,既可以選擇再來一年,也可以選擇考公務員、出國留學、或者以應屆生的身份出去找工作,選擇范圍比二戰考生廣得多。但二戰考生就不一樣了。
而二戰考研人,在考研的路上孤軍奮戰,像個黑夜里的獨行俠一樣獨自摸索著往前走。一群人是超越別人,一個人是超越自己。
一戰的優勢
01
心態優勢
有句話叫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,應屆生相對于二戰生來講,由于是首戰,并且不用為住宿、學習環境等等因素而擔憂,壓力比較小。而且有人抱著大不了來年再戰的心態學習,往往心情放松一擊就中。
02
年齡優勢
年齡問題是很多考研人的一個“阻礙”因素,可能覺得讀研之后畢業年齡大而放棄考研。很多應屆生考上的年齡大約在21~23歲,往屆生二戰、三戰考上的年齡大約在24歲以上。
在年齡這個問題上,應屆生可能沒有那么多顧慮和擔憂,而往屆生可能會因為年齡而考慮更多條條框框的問題。
03
思維優勢
相比于往屆生來說,應屆生的思維就會比較靈活,不會受到那些條條框框的干擾,他們可以隨時吸收最好的解題思路、答題模式,能夠靈活的創新,從這一點上更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“青睞”。這也是應屆生的優勢所在。
04
環境優勢
對于應屆生來說,他們可以選擇在本校的圖書館或自習室備考,有濃厚的學習氛圍。而且找研友、獲取考研資料等其他信息都比較方便,大家還可以相互鼓勵。而往屆生很多都是在家里或租房子復習,全靠自制力支撐,稍有放松就容易被安逸的環境帶跑偏,或者被繁忙的工作、家庭瑣事而打擾耽誤復習,前期效率可能很低。
考研菌想說
不管是幾戰的你,只要按照計劃,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任務,每天都有一點小進步,結果都不會太壞。
believe yourself
擺正心態
態度決定一切。請務必要有破釜沉舟,背水一戰,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決心,最忌諱抱著著試試看的想法。考研是一場持久戰,如果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一遇到困難和問題就很容易打退堂鼓。既然打算考研,就要全力以赴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
嚴以律己
勞逸結合
提高注意力
積極鍛煉
關注熱點信息
持之以恒
堅持到底就是勝利。考上了固然值得高興,考不上也不要灰心。因為經歷過考研洗禮的人,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會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面對任何艱難險阻,會走的更好更遠。
課程推薦:
版權及免責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(含本網和新東方網) 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、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系,電話:010-60908555。